四川大学考古学科由考古学家徐中舒、冯汉骥于1960年确立,至今已有60年。在历久的考古教学、科研与实践历程中,为中国尤其是西南区域的考古文博事业培养了大量中坚力量,也形成了自身的研究气概与学术特色,在中国西南考古(包罗西藏考古)、历史时期考古(尤其是宗教考古、美术考古和历史时期考古方式论)等领域具有深挚的传统和强劲的实力,近年来也致力生长科技考古、实验室考古等新兴领域。传统的形成与优异的学者密不可分,“川大考古60年”专题,一方面回忆和纪念几位为川大考古文博学科生长做出了伟大孝敬的先生,一方面也回首川大考古的传统以及一些稀奇的精神。
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是徐中舒先生作系主任时代在五十年月末和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教授配合开办起来的。1978年我国恢复博士学位制度,由于冯先生已于1977年去世,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就以徐先生的名义获准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他在担任先秦史博士生导师的同时,还担任了考古学的博士生导师,直至1991年辞世。徐老之学,博大精深,作为一代大师,虽然研究的重点是古文字学和先秦史,但在考古学方面也作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有伟大的孝敬和深远的影响。徐、冯之学,确立了川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独具特色的学术传统。我作为徐老的学生,从1953年进入川大历史系学习,结业后凭据徐先生的放置担任考古学教学科研事情,除念书时代亲聆徐老授课、指导学年论文和结业论文而外,事情时代接触的机遇也不少。言传身教,受益良多。兹就小我私家对徐老在考古学方面的孝敬和治学特点的熟悉,略陈浅见。
徐中舒配偶合影(摄于1965年,徐亮工先生提供)
徐先生研究考古,局限甚广,包罗重新石器时代到魏晋时期的种种遗物遗迹在内,自30年月初以至80年月,先后揭晓过《耒耜考》(1930)、《再论小屯与仰韶》(1931)、《古代狩猎图象考》(1932)、《(厂骉)氏编钟考释》(1932)、《当涂出土晋代遗物考》(1932)、《黄河流域穴居遗俗考》(1950)、《四川彭县海阳镇出土的殷代二觯》(1962)、《四川涪陵小田溪出土的虎钮錞于》(1974)、《河姆渡文化的历史职位》(1983)……等论著多种。纵观诸作,通过考古质料的研究以回复古代社会历史,这是徐先生治考古学的指导思想。而以器物类型学方式和古文献质料相连系,运用多方面的相关知识研究考古质料,则是他研究方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徐老研究考古质料的目的,是要通过地下出土实物遗存来熟悉古代的社会历史,看法鲜明,这是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先生有关考古学之论著,无论专文或零星论说,无不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原则。如《再论小屯与仰韶》研究挖掘仰韶文化遗存质料以探索殷商之前的社会历史,像这样的例子自不用说。他如著名的《耒耜考》宏文,在很大水平上也是就那时能够见到的有关古代实物(包罗器物上的图象和铭文)举行考察,“从一两件农具上面试探农业演进的新闻。”在相隔半个多世纪以后的1982年开办《农业考古》杂志时,徐先生的这篇文章仍被视为农业考古的经典之作重行揭晓在创刊号上。在以后揭晓的《河姆渡文化的历史职位》一文中,徐先生又凭据1949年之后在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新发现的耒耜实物和使用的痕迹,进一步充实和生长了他原来的看法,说历史上厥后的“木耒当来源于河姆渡的骨耒,而河姆渡出土的一些骨‘耜’,颇似战国的方足布和尖足布。古代布币,就是古代农具的仿制品”。从而把我国使用耒耜农业的历史上推到了六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首届研究生结业师生合影(1926年,第二排右起第二人为徐中舒先生)
最近在长江中游区域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耒耜质料,也给徐先生的看法增加了更多的证据,使之加倍光彩夺目。1932年揭晓的《当涂出土晋代遗物考》,虽然可供研究的考古质料只是一个墓葬出土的寥寥五件随葬品和一些带有少数铭文的墓砖,经由徐先生的研究,却从铜盂(洗)制作之粗劣和两件无釉瓷器的发现,看出“汉晋以来,以铁器与漆器之代兴,致铜器日趋衰歇”,“铜器衰歇之后,陶瓷亦渐次蓬勃”。六七十年以前,科学挖掘之事甚少,“关于唐代以前之陶瓷吾人所知,尚极穷困。此当涂晋代之陶瓷,在古陶瓷学上,亦为主要之发现。”在文中并进一步指出:“当涂地滨大江,故寿州之白陶,亦由水道直接抵此,其铜制盘盂之形制,又与中原无殊,则其所受中原文化之影响,盖已达于成熟之阶段。建康为六朝旧都,与此相去不外百里,其文化当亦相同。由此可见当孙氏据有江东及晋人东迁时,即依此种文化以为开国之基础。倘使那时东南文化去中原过远,则孙吴及六朝决不能开国于此,故此类遗物之发现,在古代文献上尤为主要”。凡此种种,皆凭据考古发现实物史料以回复古代社会历史,展现出考古质料之深刻意义,而不停留于考古质料外部形态之形貌与排比,可谓得考古之真谛。
器物类型学之方式,系从考古质料之形制征象举行考察对照,整理出生长演变之序列,以为判断器物年月之依据,探索史迹生长规律之起点,这在今日已为学人所共知。但在30年月我国近代考古学处于草创时期,学界对此一样平常尚无熟悉。徐老在30年月初揭晓的若干考古论著中,率先提出明确观点,并付诸实践而为周详之研究,为学界树立了典型。他在1932年揭晓的《当涂出土晋代遗物考》中说:“遗物年月之判断,为一切问题之焦点”。《古代狩猎图象考》一文中说:“铜器年月之判断,为研究铜器最先决之问题”。“中国铜器有千余年之历史,在每个时代中,虽各有其特殊征象,然其自身之演化应自成一系统”。《(厂骉)氏编钟考释》一书中更明确讲道:
中国学者对于铜器,向来唯重视其文字,至于器物之形制与纹样,则殊漠然……今日照相印刷术又大为蓬勃,出书铜器之书,有图象文字可资参考者,亦近二千余器,其形制、纹样、文字三者有可以确定其年月者,至少可得十数器。如能先以此为断代之尺度器,再由此尺度器之形制、纹样、文字以求其他器之年月,云云辗转推求,则铜器之年月,大致可以断定矣。及年月既定,然后再求其形制、纹样、文字与时地相互演进之关系。于此铜器之研究,或有系统可寻。此《(厂骉)钟考释》则期欲于此方面树一例证也。
该书研究本世纪初传为河南巩县出土之编钟一套14枚,就钟之类属、形制、纹饰、文字、年月、国别加以综合考察,谓“钟饰以细密而延续之虬虺龙纹样,其枚上(即钟乳)纽上,更以绳纹及满状刻纹配饰之,此与殷周以来所盛行之蟠螭云雷凤纹等图案,迥然差别。盖铜器铸作,至此,显然已入于一新时期中”。复参以其他诸方面之特点,判为周灵王二十二年(前550年)三家分晋前之晋(韩)器。迄今视之,大致不误。而《古代狩猎图象考》一文,用了近10万言的篇幅,以断代为中央,系统研究了那时所能见到的八件镶嵌狩猎纹铜壶的器物名称、形制、纹饰、铭文、工艺、用途、用法、国别和所反映的种种历史问题,提出了“杕氏壶之款识”、“新郑归化及淮南出土之铜器”、“穿鼻兽环之耳饰”、“白色之镶嵌”、“铜器内面凫鱼龟形之浮雕”、“猎图中所绘戈形”、“带状物质”、“羽人飞兽之冀形”等8项器物特征对照质料作为判断年月的尺度,断为春秋战国至汉初遗物,矫正了已往学术界将之笼统称为“秦器”’的含混说法。在8项断代尺度中,除器形质料而外,有铭文器物仅有一件,而每器皆有繁复之纹饰,故属单纯纹饰方面的就占了6项,纹饰转变序列,实为研究之重点。而这6种尺度纹饰,又系经由对数十种差别纹饰的周详考察之后筛选出来的。
在今天看来,两件断为西汉器可能与现实情况稍有收支,但只占少数,其余6器判为春秋战国遗物,完全是可靠的。其准确水平之高,足证其方式之科学及运用之善于。正如50年月末有人在《考古》揭晓谈论所说,在我国铜器研究生长史上,最早注重从纹饰方面考察其生长演变者,“徐中舒先生的《古代狩猎图象考》才是系统研究某类花纹的著作”。人人都知道,郭沫若先生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是我国铜器研究史上影响深远的划时代之作。该书最早在昭和七年(1932)出书于日本,书名为《两周金文辞大系》,序言中虽然也原则性地讲到了先秦铜器“整理之方式,……当以年月与国别为之条贯”。“余于年月之推定则……专就彝铭器物自己以求之,不怀若何之偏见,亦不据外界之尺度。盖器物年月每有于铭文透露者,……得此更就文字之体例,文辞之格调,及器物之花纹形式以参验之。”以器铭与花纹、器形为尺度,整理出先秦铜器生长之序列,与上述徐中舒先生所论相同,该书自序于1931年9月,创说大致同时。然《大系》初版本上、下编,仅就251器铭文作断代考释研究,除书前附13器之铭文拓本图版而外,其余218器铭文拓本俱无,全书正文实未涉及据器形、纹饰判断铜器年月生长序列之详细研究,是其方式论原则尚未进入详细运用之阶段。厥后经由1935年,1957年两度增定,始将此理论付诸实施,确立起两周铜器生长之序列系统。两相对照,徐先生的《图释》与《图象考》二著,在我国先秦铜器研究史上器物类型学方式论及详细运用方面的开创性意义,也是不可磨灭的。
徐中舒先生89寿辰与吴天墀先生合影(摄于1987年10月,徐亮工先生提供)
,,欢迎进入欧博开户网址(Allbet Gaming):www.aLLbetgame.us,欧博网址开放会员注册、代理开户、电脑客户端下载、苹果安卓下载等业务。
以器形、纹饰、铭文为尺度判断考古发现质料年月方式之运用,在徐先生的著作中不仅限于先秦铜器,亦见之于秦汉以后之遗迹。如《当涂出土晋代遗物考》研究无纪年文字之晚期古墓遗存,于“年月之判断”部门,即明确提出“据铜盂上所镌龙之图绘,铭文,及甓文用字之区别,以为严密断代之尺度”,将此种已往被断为“汉器”的质料改判为晋代遗物。其准确无误,已为厥后大量科学挖掘质料(包罗纪年墓葬及器物)所证实。文中广为网络年月明确之带龙形图象古物质料,剖析龙形转变之时代特征以为断代之尺度说:
今所存汉以来龙之图绘,如铜镜,墓壁,刻石所载,有扁长之巨吻,四足长尾,首戴两角,前足旁或著翼形(那时画仙人均作翼)。……此种作风自汉至晋,大致无甚调换。如由图绘之形体上求其蜕变之迹,则此孟上所镌龙形,张口吐舌,或即为断定年月上一最显著之特征。
罗振玉《古镜图录》卷中所载莽镜有四,……其龙形均不吐舌。乐浪出土永平十二年(西元69年)漆盘,绘两龙张口,仍不吐舌。匋斋藏山东两城山刻石,其龙始作吐舌形。两城山刻石成于永建七年(西元113年),是此种作风当起干西元64——112年之间。渑池五瑞图,为建宁四年(西元171年)刻石,其时代已在两城山之后,龙亦作吐舌形。
此吐舌作风,当后汉末或魏晋之际尤为蓬勃。朝鲜大同江方面出之金错筒,其图绘显然为汉末之物,其龙虎孔雀诸物均作吐舌形。又朝鲜出土高句丽时代墓壁,所绘龙虎龟蛇麟凤等,几无有不吐舌者。此诸墓壁有莲花忍冬天人飞云诸饰,似受北魏释教艺术之影响,但大部门仍存汉代古朴之作风,当为北魏释教艺术尚未输入以前,或初输入时,即西元三四世纪之物。
此盂上龙形张口吐舌,及其足后所具羽翼形,多与高句丽时代之龙形同。当属同时或时代相去不远之物。
对照考察之细致入微,断案之准确可靠,叹为观止,可谓器物类型学研究之又一典型。据龙形特征以为考古断代之尺度,今日学界应用甚为普遍,至有弥补新出土质料以成专书者,溯其源,当以先生此文为滥觞。
徐中舒先生与助手和研究生在一起(摄于1983年,前排左二为徐中舒先生,徐亮工先生提供)
如前所说,徐老研究考古质料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古代实物遗存以回复古代历史。在他看来,器物类型学的研究,实物质料年月的判断虽然主要,但毕竟是属于一种外部形态考察的范围,只是整个研究历程中的一个中介环节,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普遍运用民族学、人类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历史学等种种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连系有关的质料,尽可能地把考古质料摆回到那时的历史环境和整个历史生长的历程中去举行考察,对遗物遗迹的种种表象作出历史的注释,熟悉它们在回复古代历史方面的作用意义。这一治学方式,在他有关考古研究的论著中,无不有所体现。古文字学本为徐老之专长,从字形、字义、字音以观古代遗物遗迹,如《耒耜考》、《黄河流域穴居遗俗考》等文可为典型。而以极为深挚之古文献学功力,广征四部文献以释证考古质料,尤为其治考古学之突出特点。盖有关古代文字与民族、民俗、历史等诸方面之资料,古文献纪录无所不有,故凡属考古学之专论,每著所引古代文献皆不下数十百种。殷周以下者,无庸赘言。即以研究迄今尚无文字质料出土之夏文化考古为例,1931年撰著《再论小屯与仰韶》一文刊布于那时我国仅有之近代考古学杂志《安阳挖掘讲述》第三期,研究李济先生等人挖掘安阳小屯遗址所得殷代文化层下发现的仰韶文化遗物,基于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代应在殷代以前的事实,网络了30余种近二百条先秦以来有关夏代都邑和夏人流动的文献纪录质料举行归纳剖析,和考古质料相互对照对照,“依据中国史上虞夏民族漫衍的区域,断定仰韶为虞夏民族的遗迹”,首次提出了夏文化考古的问题。先生在文中指出说:“在仰韶遗物中据现在所得的还没有文字发现,在研究上似缺乏准确的论证。而小屯所得仅有一块陶片,除示意仰韶文化确着实小屯以前外,据现在东方已有的古物学的知识,我们还不能由此种发现更得若何新闻”。“小屯遗物由于有甲骨刻文,因此可以由这刻文上断定这遗址的年月。这样事实使我们对于小屯历史,可以确实信任无疑。至于仰韶的问题,由于遗物上没有文字发现,其年月的确定,就不能像殷墟这样容易而确定了。我们对于虞夏两代,晓得的着实太少,薛尚功阮元吴荣光等编辑铜器款识,有许多题为夏器的都属于晚周之物。此等遗物既无可据,以是在本文中仅得依据中国史上虞夏民族漫衍的区域,断定仰韶为虞夏民族的遗迹。这本不是健全的方式,但我们也不妨以为一种有明了的新的提议。”
徐先生的仰韶文化为夏文化说,是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殷代以前考古挖掘质料极端穷困而又不能确切判断年月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不可避免的会有它的局限性,徐老在文中以科学的态度对此已有明了的提醒,随着以后考古挖掘新质料的不停发现和断代手艺的提高,此结论已为差别的新说所取代,先生本人也放弃了他原有的看法。但我们应当看到,正如徐先生所说,这在那时确是“一种有明了的新的提议”,以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学术界一种居于主导职位的意见。徐先生首先提出从考古挖掘质料研究夏代历史,是夏文化考古的先驱。而其连系有关文献纪录从年月和地域漫衍着眼研究夏文化的基本方式,迄今仍然没有失掉它的价值。在80年月中出书的《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一书中曾经总结说:“古代文献中有关夏人流动的传说,为探索夏代文化的事情提供了主要的线索。一样平常以为,有两个区域应稀奇予以重视:一个是河南西部的洛阳平原和颍水上游的登丰、禹县一带;一个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区域。由于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主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区域有关。以是探索夏代文化的事情也以这两个区域为重点。”而现在最盛行的二里头文化为夏文化说,也是这样提出来的。无论结论怎样改变,从研究方式方面看,始终没有脱离徐先生所提出的基本原则,这却是不争的事实。
徐先生治考古学是对考古发现质料举行综合研究,虽然没有从事野外事情,但对科学的挖掘观察却极为重视。如前所及,在30年月初我国学者刚刚着手野外挖掘不久,他就以极大的热情对这些质料举行了研究,说:“小屯与仰韶两遗址的挖掘,在中国考古方面才最先最近代的方式。所得的遗物虽然没有像毛公鼎、齐侯镈镌刻着那样典重的文章,可是在中国古史方面增加了不少的直接可靠的史料确要以这两次挖掘的最主要。”以致“得最先的一件一件的见着”李济先生挖掘的小屯遗址出土仰韶文化陶片,写出了影响深远的专门论著。他在《当涂出土晋代遗物考》一文中又强调指出说:“盖古器物出土地址,同时出土遗物,及地下埋藏情形,为断定古器物年月及其相互间种种关系之最好资料,其价值较古器物之本体,或犹过之。”在《(厂骉)氏编钟图释》中说:“出土铜器见于著录者无虑数千,然其来源全属不明。往往同时同地出土之物,一入估人之手,遂使之各个分立,而迷失其相互之关系。因此遂使此类铜器在学术上之价值大为贬损。……关于铜器的研究,今后如能为系统之挖掘,自为吾人最所期待之事。然以往来源不明之铜器,其质料如是厚实,吾人亦当有以行使之。”他在为亡友冯汉骥先生的论文集作序时,也借用冯先生的话强调了“从事现代考古事情,必须亲自参加野外挖掘,磨炼自己,切莫再学已往的金石学家坐在书斋的沙发上听任他人汇报古物出土的新闻,并不观察核实,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徐先生的综合研究,主张全力作到以科学观察挖掘的资料为依据,但对传世品质料也应注重适当加以行使,不能完全弃置掉臂。应当说,这是异常准确的。
中国先秦史学会确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1982年5月,第一排左起第九人为徐中舒先生)
徐先生受业于王国维、梁启超等国学大师,驻足本国现实,紧跟时代的措施,在继续旧的金石学传统精髓的同时,吸收西欧近代考古学的内容加以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研究系统,具有鲜明的学派特点。稀奇是早年的几种有关著作,对中国历史时期考古方式论的确立,很大水平上起到了树立典型的奠基作用,在我国近代考古学生长史上占有主要的职位。时下我国考古学界对历史时期考古(稀奇是魏晋以下)往往重视不够,搞历史时期考古的缺乏渊博的相关知识素养,研究历程中不注重和文献纪录相连系,脱离历史的倾向对照严重。认真研究徐先生在考古学方面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式,继续和发扬他的学术特点,对改变这种状态,促进事业的生长,是有现实意义的。
小我私家见识浅陋,不足以窥先生之学于万一。以上略述,不外抛砖引玉而已。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现标题为编者所拟,原文注释从略。)
ag区块链百家乐声明: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与www.allbetgame.us无关。转载请注明:川大考古系创办者徐中舒的学术孝敬
吉林新闻网吉林新闻网是中国新闻网与吉林新闻网共同承办的本地新闻资讯类网站,最专业地报道吉林新闻,站内不仅设有吉林要闻、吉林旅游、民俗风情各类板块,也开设了环球热点板块,确保国外要闻的通达度,另外还兼有生活服务,提供人事变动和名企推介,使当地网民充分享受到网络信息时代下吉林新闻网的便利和可靠。今日头条助您毫不费力一览热点,浏览全文使您赶走无聊时光,来吉林新闻网看新闻,感受学新闻、懂新闻的态度与人生价值。这个最爱,安利你们
“If Putin was a woman, which he obviously isn’t, but if he were, I really don’t think he would’ve embarked on a crazy, macho war of invasion and violence in the way that he has,” Johnson told German broadcaster ZDF yesterday evening. 人这么少吗?不科学
走一波走心评论